迪里努爾·買買提依明(右二)和學生在一起〃資料圖片)
  天山網訊(中國教育報記者蔣夫爾報道)她被學生親切稱為“迪里媽媽”;在派駐學校工作任務結束後,多次被學校誠懇輓留;她不是江西籍教師,卻被江西省教育廳推薦,並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號。她就是被新疆選派到南昌工學院的內派管理教師——迪里努爾·買買提依明。
  “迪里努爾老師幫助的學生,數都數不清,故事更是幾天幾夜也講不完。”南昌工學院副院長陳宇告訴記者,“學生們都叫她‘迪里媽媽’,她也把所有學生視作自己的孩子。”
  “我要承擔好兩個角色,一是家長,二是教師”
  今年49歲的迪里努爾·買買提依明,是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。隨著黨的教育惠民惠邊政策的深入實施,越來越多的新疆各族孩子有機會走出鄉村、走出牧區、走出新疆,到內地享受優質教育資源。為管理好如此龐大的新疆籍學生群體,新疆建立了選派教師和幹部到內地學校參與協助管理的機制。2009年9月,作為首批由新疆選派的內派管理教師之一,迪里努爾·買買提依明被派往南昌工學院工作。
  從踏上江西這片紅土地起,迪里努爾就下定決心,教育好每個民族學子,促進民族團結。“當時,在南昌工學院就讀的新疆籍學生有750人。我給自己定了位,到這裡來,我是這些孩子的家長,承擔著母親的角色,同時,我還是老師,要教育和管理好他們。”迪里努爾對記者說。
  新疆籍學生在考上大學前,很少有離開家鄉這麼遠的。突然離開父母了,孩子們想家是必然的。對此,迪里努爾首先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來考慮問題。“我如果是孩子的母親,第一件事肯定就是關心孩子的吃飯問題。”迪里努爾說,飯菜是否符合孩子們的胃口、價格是否合理、質量有沒有保證,都是她關註的問題。
  迪里努爾每天都和學生一起在學生食堂吃飯,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,然後把學生們的意見彙總起來,上報學鞋並提出建設性意見。
  陳宇說:“對迪里努爾的建議,學校從來都沒認為她是在挑刺兒。因為她比我們更瞭解新疆學生的需求,更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,她的建議很重要。”很快,學校食堂飯菜的口味成了地道的新疆飯菜。
  “吃飽了、吃好了,孩子們就不那麼想家了。”迪里努爾說,“我把家長這個角色放在教師前面,就是希望能服務好孩子們,讓他們遠離家人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。”
  作為一名內派管理教師,迪里努爾嚴格要求學生,按照學校規章制度管理學生。“當好教師角色,是我來這裡的責任和使命,一定要做好。”她說。
  在學鞋迪里努爾總是想得比別人多、做得比別人多。在承擔的“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”、“大學生入學教育”的教學中,她從不就課本講課本,總是精心備課,反覆研讀教材,廣泛閱讀、搜集時事熱點、教學案例等相關資料。“將相關專題案例穿插在理論知識中,為的是儘量讓黨和國家的民族理論與政策、民族一家親的思想深入學生的心中。”迪里努爾說。
  “她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學生身邊,她的愛就是偉大的母愛”
  南昌工學院女生宿舍8號樓109室原本是學生的宿舍,迪里努爾來了後,堅持要住在這裡。
  作為內派管理教師,南昌工學院為迪里努爾安排了教工宿舍,並配備了空調等各種生活設施。“沒想到,她一來,就要求和學生住在一起。”陳宇說,“勸了好幾次,她都堅持要這樣做。”
  “和學生們住在一起,學生遇到什麼問題,可以隨時找我解決,我也可以隨時瞭解學生們的情況。”迪里努爾說。
  “‘迪里媽媽’經常來宿舍走走看看,和我們交流,傾聽我們的心聲。”學生哈麗莎對記者說,“我們遇到什麼問題,也總喜歡第一時間告訴‘迪里媽媽’,心裡話願意跟她說。”
  阿依木尼莎是一名來自新疆阿克蘇地區農村的學生。有一天,她突然向迪里努爾提出要退學。
  這讓迪里努爾著急起來,趕緊詢問她遇到什麼困難。原來,阿依木尼莎同宿舍的幾個學生家庭條件比她好一些,她沒有手機,也沒有手提電腦,看到自己的條件不如其他同學,很自卑,所以想退學。因為自卑,阿依木尼莎從來不笑,讓迪里努爾十分擔心。她像媽媽一樣,誇贊阿依木尼莎長得漂亮,笑起來更漂亮。一連3天,她都給阿依木尼莎梳頭、打扮,教她微笑。慢慢地,阿依木尼莎變得開朗起來,笑容常掛在臉上,再也沒想退學了。
  9月16日,就在迪里努爾接受記者採訪時,她的手機不斷收到銀行卡變動的信息。“300元、100元、500元……”迪里努爾一邊念,一邊對記者說,“這是我在新疆的同學匯過來幫助困難學生的,已經捐了3000多元了。”
  原來,一名學生因為家庭困難,還沒交齊學費。迪里努爾便拿自己的工資為學生交了一部分,但仍然不夠,她便在自己的同學微信群里發起倡議,為這名學生捐款。“幫助經濟困難學生一直是我的重點工作。”迪里努爾說,“我不會讓一名學生因貧困輟學,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孩子。”
  “為了照顧學生,她把患病的母親從新疆帶到南昌”
  2011年6月,迪里努爾在南昌工學院工作滿兩年。根據新疆內派管理教師的管理規定,迪里努爾完成了她的任務和使命。
  然而,就在她準備收拾行李返回新疆的時候,南昌工學院一份希望迪里努爾繼續留校的報告,傳到了新疆教育廳。同時,為了讓迪里努爾發揮更大的作用,南昌工學院任命她為學校民族教育工作處副處長。
  南昌工學院如願以償把迪里努爾留了下來。雖然如此,迪里努爾依然堅持住在學生宿舍:“我捨不得這裡的學生,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。”
  然而,一次突發的變故,讓迪里努爾面臨艱難選擇。
  2011年,迪里努爾70多歲的母親,因突發腦宮造成半身不遂,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。一邊是需要照顧的生病的母親,一邊是需要照顧的4000多名新疆孩子,迪里努爾犯了難。“看到我對新疆學生難以割捨的感情,母親理解了,鼓勵我留在南昌。”母親的支持,給了迪里努爾更大的力量。
  2013年6月,迪里努爾完成了第二個任期的工作。就在她打算返回新疆照顧母親的時候,南昌工學院的領導再次找到她,希望她還能留下來工作。
  作為新疆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,迪里努爾在學校擔任建築力學教學,是骨幹。由於教師短缺,學校也多次希望她能回去任教。
  沒想到,執著的南昌工學院再一次把報告打到新疆教育廳,懇求能把迪里努爾再次留下來。這次,迪里努爾要帶著患病的母親來南昌。
  母親來了後,看到迪里努爾的工作,看到新疆學生都喊她“迪里媽媽”,看到全校上下都那麼尊敬自己的女兒,覺得女兒做的是大好事。於是,母親同意留在南昌。
  陳宇對記者說,迪里努爾最讓他感動的是,她為了少數民族教育事業,把重病的母親帶到南昌照顧,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。她的心中裝著學生,像母親一樣,循循善誘、諄諄教誨,時時處處提醒和教育學生,怎樣做才能成為有用的人。只有母親對孩子的愛,才是這樣的無私和偉大。
  臨近採訪結束,迪里努爾悄悄對記者說:“我愛這裡的孩子,也愛這片紅色的土地,如果有可能,我願意扎下根來,在這裡為孩子們服務和工作。”  (原標題:學生都叫她“迪里媽媽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e51oejw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